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春痕渐染(昔) (第3/4页)
的美好构想曾闪现过,想要学着洗手作羹汤,但现实的优先,物资的匮乏,让她只能暂时搁置这念头。 况且,过去的两个月,学习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心神。 不得不说,安禾在学习上,显露出一种近乎蛮横的天赋。这份禀赋,一部分或许源于那难以言喻的基因遗传,另一部分,则如泥沙俱下般混入她自幼成长的所厌恶的、来自父母认知与环境熏染的平台优势。 但这些,终究只是土壤。 真正推动她前行的,是那股从内心深处燃烧起来的、前所未有的、名为内驱力的火焰。这不再是幼时为取悦母亲而被迫的优秀,也不再是初中为逃避空虚的知识填充,这是一种源于自我意志、渴望蜕变与掌控的原始力量。它像沉寂已久的火山终于找到了喷发的出口,驱动着她去征服、去构建、去重塑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凭着曾经在初三冲刺时磨砺出的狠劲,加上累积的些许底子,安禾竟已奇迹般地追上了课程进度,甚至早已大跨度地自学后续的内容。 她完全是自学,每日,她雷打不动地端坐在自己卧室那张宽大的书桌前。 解题时,她的嘴唇会无声地翕动,像在默念咒语;遇到瓶颈,她会困扰地搔脑头顶;解出难题后,她的指尖会不受控制地在桌面上急促地敲击几下,像一阵胜利的鼓点。 而这间卧室,是安禾性格在空间上的延伸,极简到冷淡,墙壁是未经修饰的浅灰,陈设极少,一张不大又不小、不好看又不丑的双人床置于房间中央,被褥叠放得一丝不苟,衣物被妥帖收进衣柜,不见一丝褶皱。 窗,是房间唯一的奢侈,素色窗帘通常半拢着,筛进清晨清冽或午后慵懒的光影,在冰冷的地板上投下缓慢移动的光斑。 唯有那张靠窗、宽大、线条冷硬的书桌稍显凌乱,成为这冷淡空间里唯一的活物。摊开的书本、散落的草稿纸、各色笔具,其中杯子“笔筒”里几支新的,是盘算着开学后送给沈昭的。桌面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小小的、图案普通的明信片,背面娟秀的字迹,只需微微偏头,便能看见它安静地躺在那里。 登录“XX会议”,进入那方视频窗口。 老师像素化的脸孔和课堂声是背景,每当平台名单上跃出那个名字的瞬间,沈昭,仅仅是看到这两个字并排出现,一种奇异的、混合着幸福与安详的暖流,便悄然注入心田。 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挣脱屏幕的束缚,飘向那不可见的另一边。 此时的沈昭在做什么呢?是端坐桌前,一丝不苟地记着笔记?还是早已吃透了课程,正沉浸在某本小说的字里行间,眉眼低垂,沉浸在另一个世界?她穿着那件柔软米白色的毛衣吗?午饭会吃什么呢?有没有为了解一道难题匆匆扒两口就放下?窗外的阳光,有没有落在她的书页上? 她...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无数个细碎的问题,都在安禾脑海中盘旋着,像春日里细密的雨丝,无声地浸润着安禾的想象。 她渴望知道关于沈昭的一切,每一个呼吸的瞬间,每一缕思绪的涟漪。 她会反复点开沈昭那灰暗的头像,放大,再缩小;她会把沈昭偶然提到的书名一一写在便签上,贴在书桌抬头可见的地方;她甚至会在草稿纸的角落,无意识地描摹“沈昭”两个字。 可那个属于沈昭的界面,是苦心难寻的云彩。 不发朋友圈,不留任何动态。 安禾无数次打开和沈昭的聊天框,拇指反复摩挲着冰凉的屏幕边缘,指尖悬停在键盘上方,细微地颤抖。 发送什么?什么能开启对话而不显突兀?什么能表达心意而不逾矩? 她几乎想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一切碎片都倾泻而出,化作千万行言语,但最终,每一次,指尖的力气都会溃散,任凭那份涌动归于空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