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84 未名湖畔点星宿 砺锋堂内困璇玑 (第5/5页)
养技能的“教官”。这是“琢玉”的第二刀——授之以渔,并激发其潜能。 第三个,也是最致命的节点:东京帝大,东洋史。这个看似合理的学术晋升路径,此刻在吴道时的脑中与之前的所有线索轰然对接,形成了一个完整且令人不寒而栗的逻辑链。一个拥有如此电讯天赋和教学能力的人,放弃显而易见的工科前途,选择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洋史”作为留学方向?这绝不仅仅是个人志趣! 吴道时几乎能“看见”那条隐形的线:沈墨舟利用国文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在贝满物色并培养了吴灼这颗好苗子,引导她进入无线电领域。而他自身的“东洋史”留学计划,则极有可能是一个更为庞大的布局的一部分——他需要这个“清白”的学术身份作为跳板,潜入日本,或许是为了更高级别的技术情报,或许……他本身就是某个庞大组织的一员,肩负着为组织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的使命!吴灼,很可能就是他选中的“种子”之一! “琢玉……” 吴道时在黑暗中无声地咀嚼着这两个字,顾兰因用得何其精准!沈墨舟对吴灼,绝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一种心智的塑造和方向的引导。他成功地让一个原本可能走向文学深闺的少女,将目光投向了充满力量感、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技术前沿,甚至可能在她心中埋下了更为远大的、超越个人情感的理想种子。 这不再是儿女情长的嫉妒,而是路线之争,是影响力之争,是未来之争! 吴道时原本以为,自己对吴灼的规划和保护是天经地义的。他是兄长,是引路人,为她遮风挡雨,为她铺就一条在他看来最安全、最稳妥的道路。 而沈墨舟,这个看似温和的“先生”,却用一种更隐蔽、更符合吴灼内心渴望的方式,正在将她引向一条充满未知风险、却也可能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 一种被冒犯、被挑战的怒意,混合着一种棋逢对手的警觉,在他胸中翻涌。他意识到,沈墨舟的“琢玉”,其目的可能远比他想象的更深。这不仅关乎吴灼的个人前途,更可能触及他无法容忍的——让吴灼脱离他的掌控,甚至走向与他立场相悖的方向。 “好一个沈墨舟……好一个‘琢玉’先生。”吴道时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至极的弧度。办公室的黑暗仿佛浓稠得化不开,将他周身散发的低气压凝结成实质。 他缓缓捻熄了烟头,动作缓慢而坚定。眼中的迷茫和不确定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鹰隼锁定猎物般的锐利和冷静。 既然确定了“琢玉人”是谁,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应对这场无声的较量了。这场围绕吴灼未来走向的博弈,因为沈墨舟这个变量的清晰化,正式进入了新的、更危险的阶段。 吴道时知道,他必须拿出比应对宋华卓时更缜密、更狠厉的手段。因为这一次,他面对的,可能是一个真正的、隐藏极深的对手。 吴灼不仅仅是在追求个人理想,她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一个远比校园和家族更复杂、更危险的漩涡中心。那个“琢玉”的过程,或许就是在为某个庞大计划培养一枚关键的棋子!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北平的夜晚,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他原以为自己对这座城市的黑暗面了如指掌,但现在,他发现自己可能忽略了一些更隐蔽的脉络。 沈墨舟,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或许只是抛出来的一层烟雾,一个摆在明面上的幌子。真正的“琢玉之手”,可能隐藏得更深,其目的也更为叵测。 是不是那个凭空出现的“猎户”? 吴道时的眼神变得冰冷而锐利。他意识到,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说服她改变志愿。他必须找出那只深藏的“琢玉之手”,弄清楚其真实意图。这不仅关乎吴灼的未来,更可能关乎他自身的安全和整个北平站的布局。 他按下内部通话器,声音恢复了往常的冷静与威严,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陈旻,进来。有两件事,立刻去办。” “第一,详细调查大小姐近一年来所有社交往来,特别是任何可能与学术界、尤其是清华工学院有关联的人员,无论直接间接,都要查清。” “第二,重新梳理‘猎户’所有已知行动细节和可能关联人员名单,范围扩大到平津所有高校和研究机构,特别是无线电和工程领域。” 他倒要看看,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他吴道时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琢玉”。 这场暗中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