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hapter 29 交锋  (第4/4页)
遍,像把一张透明的膜铺在心上,抚平那一小块不肯安分的皱褶。    ——    路演前一周,闭门彩排的那天。小型会场,长桌一侧是发行人,另一侧是被选定的“友好基金经理”测试团,投影幕光冷,桌面上水瓶排成一行,标签朝外。时钟调到十分钟的起点。    陈知走到讲台前,点开固定稿。她不看任何人,只看屏幕与计时器。她像一台被校准过的仪器,把公共数据按秩序铺开:渗透率、增速、品类迁移、价格带与人群分布。第三分钟,她把“不腻”的词频做成两条简线:一条短,一条稍长,短的是“顺口”,长的是“不腻”。她的语速平,不做渲染,把一切托付给那些被反复检查过的字母与数字。    第九分钟,她收尾:“Earning   trust   before   growth.”然后退开一步,抬眼,这一次,她看向宋佳瑜。目光只停半秒,便落回计时器。十分钟,9’46’’。她低头鞠了一下,回到座位。全程无可挑剔。    乔然看表,点头:“谢谢,Selene。接下来是发行人陈述。”    灯在屏幕上重新亮起来。宋佳瑜站起,走到台前。她从容地接住刚刚那十分钟留下的空气,把自己的叙述压在其上,让故事的重心稳稳地从“行业”移到“我们”。她每说一个“我们”,都像在桌面上放下一枚小小的、可触摸的锚扣。    彩排结束,测试团的合伙人起身,握手,表情带着“可以”的松弛。人潮散开时,乔然对宋佳瑜说:“Well   done.”然后转向陈知,“Thanks,   Selene.”    “My   pleasure.”陈知答。她没有多看一眼宋,只在离场前非常礼貌地侧身,让出一条路。她在路边停半秒,像要说什么,却又没有。她只是对乔然点头:“See   you   on   Day   1.”    “See   you.”乔然回应,礼貌,克制,锋利藏在袖口。    人都走了,会场忽地空。地毯把脚步声吃尽,墙面反一点回声。宋佳瑜手里还握着激光笔,掌心被塑料壳烫出一点干燥的纹。她把笔放下,转身时,被乔然抱住。    “We   did   it.”乔然在她耳边说,很轻,“Within   the   line.”    “Within   the   line.”宋佳瑜重复,像把一句咒语扎回心里,压住所有想涌上来的、与工作无关的词。    ——    夜色落得更低。回家的车里,两人靠在一起,谁也没急着说话。车窗外,梧桐的影子被灯切成一格一格的方块,像在移动的棋盘。到家后,玄关灯自动亮起,暖意从脚尖往上爬。    “洗澡吗?”乔然问。    “你先。”宋佳瑜说。    “好。”乔然转身,又回头,“小瑜。”    “嗯?”    “谢谢你选‘正面’。”乔然看着她,眼神安静,“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勇气。”    “不是勇气。”宋佳瑜摇头,“是我们。”    她把“我们”两个字说得很慢。乔然笑了,是那种把疲倦也搂进怀里的笑。她走过去,亲了亲宋佳瑜的额头:“We   are.”    水声在浴室里落下,像一场被拉到最小音量的雨。宋佳瑜靠在走廊的墙上,闭了一下眼。她知道交锋并没有结束,甚至还没真正开始;今天不过是把刀摆上桌面,刀锋朝上,灯光照着。真正的交锋,是在每一个“是否回复”、每一个“是否接受”、每一个“是否说出口”的瞬间里发生——安静、缓慢、耗人心力。    她推开窗一点缝。冷空气从外面进来,带着江面的潮。她把手心摊在窗框上,指腹下是金属的凉。她在心里重写今天的一句话:Within   the   line。写完,合上窗,去把水调热,去把这一天的寒凉掸下去,去把“我们”放回床上,放回体温里。    灯关。黑落。她在黑里伸手,握住乔然的手。那只手回握,一紧,又松。像两条长久在各自轨道奔跑的线,在关键的节点上,交汇,结扣,然后继续——在边界内,向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