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好雨时 (第2/2页)
> “小桥,和你进来的那个人是谁?”杨母见二人出去,立马问窝在怀里的女儿。 “桥上偶遇,他说自己是兄长同僚,来这里治水,兄长告诉他可以住我们家。看着挺可怜的,我就带回来了。” 杨母笑眯眯的看着她,伸手整理好她贴在脸侧的鬓发:“日后勿要再带陌生男子回来,娘不放心。” 杨桥眨眨眼,应下了。 不出几刻,杨父和徐渭就又进来了,告诉妻女徐渭身份没问题,又与杨母商议让徐渭住在哪里,最后由杨母拍板。 杨桥懒懒的打了个哈欠,告诉徐渭怎么走就回房洗漱歇下了。 第二日徐渭照常早起,午时才在餐桌上见到杨桥,她照样打着哈欠,散着头发在位置上指挥哪个菜放她面前。 见徐渭来了,她也只是懒懒的掀了下眼皮,没有说话。 “姑娘刚醒?” “......嗯。” 杨桥没有任何兴致,父母也早已习惯她这副样子,只给她夹菜,没有搭话。 徐渭不是蠢人,自然不可能上去触霉头,一个人在江城打探消息,得知杨家是渔民起家,杨父赶上了好时机,又有头脑,成了江城数一数二的渔业大头。二人年轻时生下杨禹,在其十岁时送到京城念书,为官至今。杨桥则是二人三十好几诞下的女儿,虽父母关系不和,却是恨不得投进一生心与血,自然是人人都知。 徐渭在街边买了串冰糖葫芦,顺手敲响了杨桥的房门。 “进来。” 门推开,带进一阵风,将室中的珠帘吹响。杨桥坐在窗边,头也没回的说:“下雨你还出去。” 徐渭将冰糖葫芦放在她的手心,笑道:“好雨知时节。” 杨桥咬下一枚果子,在口中咬的咯吱作响,有些含混的说:“在江南久了,你就不觉得这雨好。我不很喜欢下雨天。” 外面的天气同她的声音一样雾蒙蒙,徐渭道:“汴京只夏季多雨,这细密小雨很是难见。” “那也很好。” 她的目光投在后院已经枯萎的梅树上,它们生的奇形怪状,依稀像一个抱剑的侠客。 徐渭见她倦怠,就此告辞。 她挥挥手,仍是背对着人坐在半开的窗前,一声“回见”随着门缝飘进他的耳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