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7章 ,信条  (第1/3页)
    离开一个月,国内发生了很多事情,张宣感觉像脱节了似的。    结束袁澜的通话,想了想,他给陶歌打了过去。    这次响一声就接了。    “回国了?”陶歌问。    “嗯,回了。”张宣回答。    “什么时候回来的?”    “今天的飞机,刚刚到家。”    陶歌逮着问:“你的科幻小说写完了吗?”    张宣告诉她:“还只写了15万字出头,大概还有一个月左右。”    陶歌紧着说:“那行,一个月后,姐过来一趟。”    张宣说好,然后他问:“书卖得怎么样?”    陶歌高兴地说:“挺好,卖得都挺好,“风声”又加印了50万册。    “潜伏”第三次加印的100万册,截止昨天已经销售了64万册。    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库存已经不多了,我们正在时时刻刻跟进销售数据,随时准备第四次加印。”    “真的?”    “当然,姐什么时候骗过你?”    正是缺钱用的紧张阶段,突然听到这消息,张宣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的舒爽。    随后他关心问:“茅盾文学奖的评比工作进展怎么样?”    陶歌小声说:“国庆过后评委会进行第一次投票。    “潜伏”在评委会的局势还是老样子,喜欢的非常喜欢,一直力挺。    不喜欢的也没有任何退让,双方持续保持着争议。    不过你放心,人民文学正在努力公关,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谢谢!”    张宣想了想,问道:“评委会巴银有什么看法?”    陶歌说:“巴老先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始终缄默,到现在为止还看不出他老人家的内心想法。”    “一点风声都有?”    “有人倒是特意问过巴老的态度,但巴老没有任何表态,只是重申了他的一贯主张:宁缺毋滥、不照顾、不凑合。”    张宣听得直皱眉,在这种引起巨大争议的时刻,坐评委会头把交椅的老大是这副态度,确实有点耐人寻味。    思虑半晌,张宣就放弃了追根溯源,他怕自己把自己弄神经了。    有些东西经不起推敲,有些东西就怕细极思恐。    结束完通话,张宣在沙发上呆了一小阵,随后回到书房。    摊开纸,拿起笔认认真真写了八个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写完,张宣把笔搁一边,又盯着八个字看了会。    说句实在话,再世为人,许多东西他都看得很淡,只是这个茅盾文学奖干系太大,期望太大,已经让自己内心起了一些波澜。    张宣刚才察觉到这一点后,立即进行了反思。    人生在世,为名为利,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能理解的。    可自己不同于别人,有些东西无法强求时,该看淡还是得看淡,活得舒服最重要。    在椅子上静坐了一会,张宣又从行李箱里拿出“发条女孩”的稿子,细细查看一番后,开始完成今天的任务。    保底5000字,努力写7000字。    人一旦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时,时间悄无声息地总是过得很快。    也总是有些忘我。    这不,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