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 求而不得 (第1/2页)
9. 求而不得
对于特别想做的事情,与其承认“不能达成”,不如说“从未想过”,才不会那么丢脸。 这样,人就不用面对自己曾经痴心妄想又求而不得的落魄模样。 来到Z大一年,只认识一个音乐系的朋友,也很少去学校里其他人的独奏音乐会,一切跟音乐相关的东西都还停留在她的舒适圈里。 这样,她就不用被迫回想起童年做的那些站在舞台上独自歌唱的那些白日梦,在家人面前羞于启齿的心愿,家里没人时偷偷唱的歌,为了偶尔可以和徐佳彤去KTV唱歌而辛辛苦苦攒的零花钱,被扔掉的歌词本——还有,高中最后一年,与这个心愿告别,好像是自己的决定。 这样,她就可以只活在自己样本量为一的世界里,安慰自己——童年的心愿,也不见得非要怎么努力追求,当成爱好也不是太差。哪怕没有专业训练唱歌,也还是可以偶尔玩玩音乐。 第一次见到程远舟的时候,莫涵只觉得他是个彻头彻尾的音乐天才——不仅自己这么认为,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无论是他信手拈来的即兴,还是写的那些曲子,都是因为他满溢的才华无处盛放。 而此时的莫涵,已经醒悟过来——他的才华,或许不是毫无由来。童年心愿,如果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原来可以在一个同龄人身上绽放如斯。 自己无疾而终的音乐梦,无法重新来过的成长经历,在这样一个被幸运眷顾的音乐天才眼里,除了怜悯,还能得到什么? 此时坐在公交车上的莫涵只感到无地自容,哀伤在酒精的作用下不受控制地席卷而来,眼泪早已不知何时夺眶而出。 异常闷热的暑假只剩下最后三个星期,在藏不住躁动的湿热天气和令人贪恋的空调房中,时间其实过得飞快。 一周两次的排练依然持续,莫涵却不愿再随心所欲地即兴发挥写词,总是提前在家写好一些“安全”的词句——像大多数流行歌曲那样关于情与爱的文字——到排练现场再打乱重组,效果也与以往相差不远。秦央打趣她,怎么突然开始奋发图强,在家偷偷用功。程远舟似乎感知到了什么,尽管对配乐和编曲一贯上心,也偶尔即兴献唱一曲,但没有再逾界为她的歌续写歌词。 程远舟似乎手机不怎么在身边,要么就是不回消息,要么就是回一长串。莫涵试过几次跟他发消息聊天,问他平时喜欢听什么歌,往往要几个小时后才能收到回复,堪比飞鸽传书,聊天往往是聊不起来的。不过,在程远舟这部活音乐百科全书的推荐下,莫涵的音乐版图向外扩张了不少,从认识的流派到只见过没听过的流派,再到蒙古呼麦、前卫民谣、黑金属、南非浩室……莫涵怀疑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他没听过的音乐。 程远舟的加入,使得乐队的规模达到了活跃的新临界点,排练后的聚餐成了家常便饭。不排练的时候,三个有琴的人总在乐队微信群里约着一起逛琴行,大家也爱把自己想看的演出发在群里。 莫涵常加入他们,在偌大的滨城吃着人生前十八年只听说过却鲜少尝试的食物,也品遍了滨城各大Live House的鸡尾酒。幸好上大学以后,家里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盯她几点回家,有几次喝多了些,走路有几分踉跄,幸运的是家人竟然已经都睡下了,没看到她的醉相,否则一通说教肯定是免不了的。 暑假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排练,恰好赶上滨城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台风。本来说好排练后要聚餐的众人,走到楼门口望着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也纷纷没了聚餐的心思,各自想办法找伞赶回家里。 莫涵好不容易回到家,吃过晚饭,开始收拾回宿舍要用的东西。期间微信提示音响了几阵,莫涵也没顾得上看,估计是乐队群里又侃上了。 看着卧室地上的两个行李箱和一个行李袋,莫涵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第一个人生中真正属于她的夏天就这样结束了,如此丰富漫长却又如白马过隙,在一场配得上如此盛夏的暴雨中悄然落下帷幕。 她拿起手机,发现程远舟给自己发了好几条消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