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9. 求而不得 (第2/2页)
/br> “之前说有一首歌要写出来送给你的,刚制作完” “有空听一下吧,想知道你的评价” “前后修改花了好久,哈哈” 下面是一个“挠头”的表情,以及一个标题为《蝴蝶》的链接。 些微的感伤情绪被这突如其来的亢奋一扫而空。莫涵手指颤抖着点开链接,刚按下播放,又想起应该戴耳机仔细地听,于是又手忙脚乱地一阵翻找,才终于做好了听歌的准备。 一段轻快的五拍子吉他前奏从耳机中流淌出来。屏幕上,程远舟抱着吉他,右手拨弄着琴弦。 随着贝斯和鼓声的加入,节奏变成了常规的四排,旋律依然跳动着,质感渐渐变得浓郁,经过一段曲折的长路,暂时休止了一下。 随后,乐曲再次开始,重复着之前的旋律,背景中出现了吟唱的女声,被乐器声衬托得有几分空灵。莫涵听了几秒,猛地反应过来是自己的声音,这是某一次和程远舟排练时随意哼唱的,没有词,之后也没有编排到其他歌里,没料想在这里成为了素材。 紧接着,程远舟抱着的乐器变成了电吉他,曲子逐渐激昂,出现了一段似曾相识的旋律,绵密激烈。 莫涵想起来,她第一次看见程远舟时,他正在弹的似乎恰好是这一段。她闭上了眼,想起了自己与他对视的第一眼。 她任由自己醉倒于这浓烈的音乐里。 这一段之后,五拍子和四拍子的旋律和鼓点交替进行,空灵的女声再次出现,彼此烘托,一切如烟花般,升到最高空,随即绽放,各个乐器的音声如炫目的光彩漫天坠落,消失于黑夜中。在完全没入黑暗前,莫涵听见了自己的声音如耳语般呈现: I’m flying. 六分钟的视频戛然而止。莫涵不知自己什么时候已经躺倒在床上,她睁开眼凝望着天花板,任由千万种思绪涌起。这首曲子宛如一场听觉上的饕餮盛宴,可以无尽回味。 缓了一会儿,一个问题没由来地跳进她的脑海: 这首歌是写“给”我的,还是写我的,还是都不是? 她翻了翻微信消息,并没有从程远舟短短的几句话里找到答案。 她闭上眼睛,脑中闪现一个不合时宜的答案:飞蛾扑火。 在程远舟面前,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蝴蝶?自己顶多是一只常年在黑暗里的蛾子。 不管你写这首歌的初衷是什么,与我是什么关系,送给我这样的歌,我怎么可能不对你飞蛾扑火。 莫涵几乎不知道要怎么回复了,明明情绪和想问的话已经满溢于心,却说不出口,只好在那些场面话里挑挑拣拣,但又不得要领。 “哇!好好听”——打出来又删掉了。 “谢谢,从来还没有人写歌给我”——显得小里小气,删掉。 “收到你写的歌的人应该都很高兴吧”——这是在吃什么怪醋?删掉。 “排练之外还有时间写歌,真的好厉害”——没诚意,删掉。 最后,她打了一串感叹号发过去,然后又补了一句:“好听,佩服,五体投地,想拜师!” 尽管已是深夜,对面马上就回复了一个笑脸。 “对这首歌还有什么感想吗?我想知道。“ 飞蛾扑火却羞于承认的人,连一句简单的“谢谢你送给我这首歌,我很喜欢,很开心”都无法说出来。 莫涵试着组织出得体又不那么违心的语言,打出来又删掉。犹豫了好一会儿,她发了一句: “ 下次排练的时候跟你说?” 对面马上回复:“当然!早点休息,开学见。” 两人互道晚安。 那一晚,莫涵难得地失眠了,而且从来没有过如此盼望开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